不知道您有沒有跟小編一樣,聽過一首歌叫《快樂崇拜》,裏面有句歌詞我印象很深:“快樂到底屬于哪個年代, 70 80 90 還是 Y世代”。(也許一下子暴露了小編是什麽世代。。。)
之所以要先說這句,是想先舉例解釋一下 “世代” 這個名詞的意思。這樣您大概就能明白文章标題的含義了。” Z世代、X世代、嬰兒潮一代……” 在海外的營銷語境中,流行着和中國不太一樣的受衆代際劃分。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廣大在做出海營銷的商家來說,了解海外的受衆特征,無疑能助力自己更準确地對受衆進行劃分,進而通過研究受衆偏好等進行品牌營銷,拓展自己的海外商業版圖。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海外不同的世代人群特征,以及其營銷痛點。
衆所周知,咱們國内對于世代的劃分,通常以每10年作爲一個單位。比如咱們常說的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等等。但是在海外的世代劃分卻和咱們國内不太一樣。尤其是對應營銷領域來說,海外主流的代際基本是以每15年或者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來劃分。
這麽說吧,太久遠的咱們就先不說了,比如19世紀末到和20世紀早期的世代,這些人年紀也已經很大了,通常也不是海外營銷内容的直接受衆。太近的Alpha世代,也就是說2010年代早期-2020年代中期這段,大多還都沒沒上小學,世代特征也暫時沒有構建穩定,未成年人通常也不是咱們做營銷的目标受衆,畢竟購買力是個問題。那麽我們就聊一聊剩下的5大世代,以下是目前活躍在所有品牌營銷環境中的5大世代:
- 沉默一代:The Silent Generation(1928-1945)
- 嬰兒潮一代:Baby Boomer Generation(1946-1964)
- X世代:Generation X(1965-1980)
- 千禧一代(或稱 Y世代):Milennials / GenerationY(1981-1996)
- Z世代:Generation Z(1997-2012)
随着時間的推移,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财富的積累與自由,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等等,都會影響不同代際人群的行爲。不同的代際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作爲目标用戶及消費者的相關行爲特征。比如說有些人對科技産品特别感興趣,在這個領域是最前沿的消費者,有些人則比較古闆不願意變化,是傳統品牌的忠實用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信念、偏好和共同經驗,在做出購買決策之前,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想法與行爲方式。
沉默一代
The Silent Generation(1928-1945)
他們出生于20世紀20年代中期至20世紀40年代初。在美國,“沉默的一代”中的許多人在大蕭條時期出生,參與了朝鮮戰争和越南戰争。總的來說,之所以被稱爲“沉默的一代”,是因爲這代人的特點就是“沉默”。沉默的一代是目前仍然會被劃入營銷目标人群,雖然他們年齡大一些。這些人正在尋找讓生活更輕松的産品和服務,他們會忠誠于已經消費過的品牌,并且會長期消費來維持穩定。同時,他們也十分尊重和重視與他們産生交易往來的人的關系。
對于這類人群,電視、廣播、直郵和印刷品(如明信片、通訊錄和傳單)可能是不錯的營銷方式。同時他們還比較重視家庭,參與社區活動,可以對一切與年齡組相關的,相對簡單直接的内容和圖像做出反饋。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體上,你可能不怎麽能觸碰到這類人群,but, 其子女孫輩仍然可以作爲您在社交媒體上的目标受衆進行觸達,您可以強調尊老敬老、無障礙使用等方面的賣點。
嬰兒潮一代
Baby Boomer Generation(1946-1964)
這代人出生于20世紀40年代中期和20世紀60年代初之間,是“退伍軍人一代”的後代。到目前爲止,他們是曆史上人口最多的一代。“嬰兒潮一代”有時候也被稱爲“自我的一代”(Me Generation)……他們強烈地認爲自己是獨特的一代。嬰兒潮世代是擁有較強購買力和可支配收入的一代,這也是由他們的年齡和工齡決定的。嬰他們在沒有現代技術的情況下度過了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但他們對新鮮事物并非不能接受,但是,我們反而能在社交媒體之類的平台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由于來源于經濟發展時期的影響,他們能夠保持比較好的交易行爲并具有很高的品牌忠誠度。
對于這類人群,傳統廣告,如廣播和電視有較好的觸達,同時社媒也是不錯的選擇。有條件的話可以注重店内購買和面對面互動的忠誠度的培養。如果無法面對面觸達,則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突出您的品牌或産品能夠爲他們提供輕松的購物體驗。
X世代
Generation X(1965-1980)
這代人大多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之間,他們大部分是“沉默的一代”的子女。作爲一個群體,“X世代”是第一個在父母都擁有全職工作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群體。因此,他們有着“鑰匙兒童”( latchkey kids)的綽号。這種成長環境使“X一代”形成了極端獨立的性格特征,并把這種獨立帶到成年以後的生活中。不過,X世代的成長環境卻是一個經濟衰退期,他們對錢财比較謹慎,對品牌更持懷疑态度,他們對變革和創新猶豫不決,更願意堅持他們所知道的。盡管這一代人在成長和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裏,都與現代技術相伴,但X世代對懷舊、口碑和其他用戶的評論會更信任。
對于這類人,可以采用多渠道結合的營銷方式,運用傳統廣告打造客戶忠誠度計劃,同時運用口碑營銷、EDM等進行社媒營銷,最後配以激勵措施(如折扣、贈品和優惠券)調動他們的胃口和興趣。他們大多需要非常真實清晰具體的消息,get簡潔明了的購買途徑,具體的優惠活動與能享受到的客戶服務等。因此,面對X世代,重點要學會運用 “優惠+口碑” 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培養受衆的信任度,一方面調動受衆的參與度和活躍度。
千禧一代 / Y世代
Milennials / Generation Y
千禧一代是“嬰兒潮一代”的孩子,是最多元化的一代人。他們是現如今人口數量最大的群體,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千禧一代”(也被稱作“Y一代”)。千禧一代以追求自由而聞名,對于諸如同性婚姻、大麻合法化之類的議題表現出壓倒性的支持态度。他們是第一代在現代科技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也是目前活躍在營銷環境中人數最多的一代,因此品牌必須面向更廣泛的受衆進行營銷,并且能夠通過與千禧一代建立信任,從而建立龐大的客戶群。
千禧一代非常重視品牌信息的真實性,并且會主動支持承擔社會和環境責任的品牌。也就是說,他們既注重品牌提供的實際價值,也注重品牌産生的社會價值。這一代的認同度更多來自于用戶原創内容和口碑廣告,而與X世代不同的是,他們喜愛本身性價比較高的品牌,而非那些高價品牌的降價和促銷活動。他們支持公益事業的品牌,也比較在意社交媒體營銷,相關的用戶評價等。
針對這個群體,多渠道社媒+内容營銷勢在必行,結合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用戶原創内容)、紅人營銷、内容營銷有的放矢才是最佳做法。
Z世代
Generation Z(1997-2012)
“Z世代”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至2012年之間,是“X世代”的子女。“Z世代”是在9·11事件後和大衰退後期成長起來的。因此,這代人明白這個世界内在固有的困境。他們相對前面幾個世代的人群來說,算是最多樣化的一代,也是與現代技術同步成長的一代。盡管他們還很年輕,但他們擁有極強的消費能力,他們對财務問題非常看重,可以說他們是将消費和理财看得同等重要的一代。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他們最依賴社交媒體的評論和推薦,最樂于與使用社交電商的品牌互動,最樂于消費DTC品牌的一代。
如果你的目标受衆是這類人群,一定要記得尊重多元性,彰顯出明确的利基興趣。結合小微紅人營銷,社媒營銷(尤其是TikTok、Instagram、Snapchat、YouTube),社交電商手段(如社交購物和直播等)将會是最佳做法。
在如今的出海戰役中,做好細分受衆人群定位是非常關鍵的前提,它直接決定了出海的戰役能否打赢,是以少勝多,還是殺敵1000自損800,還是一敗塗地。
不同的品牌和産品,基本都有着不同的目标受衆人群。社交媒體營銷在觸達所有主力世代人群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做好社媒的運營是很基礎且必要的動作。
俗話說,眼光要放得長遠些。現在的年輕人慢慢會變成中年人,變成老年人,現在的耕耘不僅僅是立足于當下,未來也許還能收獲累累碩果。
如您在海外社媒營銷方向有任何見解和疑惑,歡迎留言交流。獨樂樂不如衆樂樂,互相學習,一起更優秀。問題咨詢歡迎加微信: 15050460424